了解最新公司動態及行業資訊
陳香美
1951年1月,出生于朝鮮咸鏡北道清津市,籍貫山東蓬萊,1967年回國。
1973年,就讀于白求恩醫科大學(現吉林大學白求恩醫學部)醫療系,1977年,獲該校腎臟病學碩士學位。1983年,赴日本留學,先后就讀于日本北里大學醫學部腎病專業和日本順天堂大學免疫專業,分獲博士學位,博士后學位。
2007年12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解放軍總醫院腎臟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慢性腎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及國家腎病專業醫療質量管理與控制中心主任,《中華腎臟病雜志》總編輯,國家藥品評審專家,中央保健委員會專家,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會長,解放軍腎臟病研究所所長等。
2017年1月9日上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頒獎大會上,習近平主席親自給陳香美院士頒發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并有了一段對話:
陳香美院士:“我向習主席匯報,我是301醫院的。”
習主席親切地說:“你是治療腎病的院士。”
陳香美院士激動說:“習主席,您還記得我是搞腎病的……”。
陳香美1951年1月出生于朝鮮咸鏡北道清津市,在清津市中國人學校讀書,中學畢業后,由于成績優秀,被保送到朝鮮清津市高等醫科專科學校。1967年3月,隨同母親回到祖國。1967年5月,被國家安置到吉林省扶余市華僑農場,同年9月,被分配到吉林省白城地區衛生學校繼續讀書。1969年,在白城衛校畢業,分配到吉林省九臺縣西營城子公社衛生院工作。西營城子公社衛生院缺醫少藥,衛生院只有四名大夫,其中,三位歲數大的老中醫,一位女赤腳醫生。衛生院只停留在針灸,拔火罐,打針,開藥這個層面上。那時,陳香美單身,住的是土坯房,睡的是土坯坑,沒有電燈,掌著油燈,生活條件艱苦。
上世紀80年代,一個衛校畢業生還是很稀缺的,到縣級醫院找工作是比較容易的。陳香美也不能免俗,也想離開這個窮鄉僻壤、交通閉塞、生活艱苦的小山村,到縣城去工作。后來發生的一件事,使她堅定了在農村工作的決心。
陳香美不會忘記那個風雪交加的深夜,老鄉騎馬趕來,敲衛生院的窗戶接她出診的情景:她和一名助產士蜷縮著坐在馬車上,冒著鋪天蓋地的大雪,在零下30多度的寒冬,到30里地外為一位產婦接生。他們跌跌撞撞走了近4個多小時,直到凌晨2點才趕到產婦家,可惜,太晚了——難產婦女因失血過多而導致母嬰雙雙離開人世。母親微閉著雙眼用質疑、無助、哀求目光望著陳香美,親人撕心裂肺的哭聲撞擊著她的心靈,陳香美窒息般的難過,錐心般的痛楚,她垂手怔怔面對著死去的產婦,感到非常慚愧,有一種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推動著她,決心不離開這塊偏僻貧瘠之地,因為鄉親們需要她,她也離不開鄉親們。
在吉林省九臺縣西營城子公社衛生院做全科醫生時的陳香美
陳香美在西營城子公社衛生院一干就是5年。在5年的時間里,她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她騎馬、坐毛驢車,騎自行車……春夏秋冬,寒來暑往,走遍每個村屯,幾乎每個農戶家都留下了她的腳印,她做外科小手術、縫合、針灸、打針、開藥、送藥、接生等,成了樣樣精通的全科醫生。
山不讓塵,川不辭盈。陳香美正是在農村5年的從醫親歷,使她了解到農民的真實情況與切實需求,也為她以后考白求恩醫科大學,出國留學,直到成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打下了堅實的思想和醫學基礎。
還有一件事兒堅定陳香美更加堅定她學習腎臟科決心。1973年,陳香美考入吉林省白求恩醫科大學,1979年,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白求恩醫科大學七九級碩士研究生,所選擇的專業就是腎臟專業。
日本媒體有關陳香美院士在日本獲得博士學位的報道
那時,長春的醫院還沒有腎臟科,陳香美被安置到長春市醫院心內科工作。她接待的第一個病人是一位50多歲患尿毒癥患者。當時,國內沒有透析技術和設備,在這一領域的研究幾乎是空白。面對患者毫無辦法,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她痛苦地死去。這個病例給了陳香美很大的刺激,她暗自下決心,終身研究治療腎臟病。她的目標是:從最基礎的腎臟生理病理開始聚精會神專研這個病的病根到底是什么?
1983年11月,陳香美承載著父母囑托,帶著兄弟姐妹的殷切希望,滿懷憧憬赴日本留學。先后到日本北里大學醫學部腎病專業和日本順天堂大學免疫學專業學習。這兩所大學都是日本非常著名的大學,管理非常嚴格,師資能力雄厚,醫療技術先進。
中國的醫學在上世紀80年代和發達的日本相比差距很大。盡管陳香美在白求恩醫科大學學習到了很多有關治療腎臟疾病的理論知識,也積累了一定的臨床實踐經驗,但是和北里大學比較,所掌握的知識還差得很遠。感覺有差距,就有動力,才有趕超的目標。陳香美不氣餒,知難而上,迎頭趕超,讓日本人看著中國女性如何努力學習的,決心以優異的成績贏得日本師生的對她的認可與尊重。
陳香美第一次見到日本導師時,導師問她:“你想做什么專業課題?”她毫不猶豫地回答:“只想學不用做腎活檢,就能診斷腎炎的方法。”
腎活檢是診斷腎炎的“金標準”,當時,在中國沒有幾家醫院能做腎活檢,陳香美就想掌握一種能讓不具備腎活檢能力的醫院就能診斷腎炎的方法,即使不用透析,尿毒癥的病人也能夠治愈。導師說:“這個不太可能,尿毒癥病人不用透析,這個我教不了你。”接著,老師又問:“你還想學什么?”她說:“學腎臟病人不用腎活檢也能診斷的方法,腎活檢本身是有創檢查,給患者帶來極大痛苦。”陳香美提出的這個問題,老師從來沒想過。他們認為得了尿毒癥就要上透析機,確診腎炎病人就要腎活檢,這是習以為常的事情。
導師沉吟片刻說:“這個不可能呀,但是我們一起去努力吧。”
陳香美出國之前,白求恩醫科大學還沒有透析機,陳香美多么想不用透析機也能使尿毒癥病人治愈;腎活檢在白求恩醫科大學還沒有開展,只是憑經驗判斷,全國也剛剛起步,所以,她才選擇了這個明確的目標。
陳香美在日本先后獲得博士和博士后學位。
陳香美的導師挽留這位才華出眾的中國學生在日本工作,并許諾為她提供優厚的生活條件和良好的科研環境等。陳香美婉言謝絕了導師的挽留,毅然決然地說,我要回到祖國!
陳香美的愛國精神贏得了日本老師由衷尊重和敬佩,他握著陳香美的手深情地說:一個不愛自己祖國的人,他的事業不會走很遠,我支持你回國,祖國需要你,你也更需要祖國!
陳香美在病房詢問患者病情
陳香美此舉引發日本媒體大幅報道:“陳女士的愿望是回國建立中國的腎臟病研究中心,為中國人民造福。”
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一定是有國籍的,陳香美之所以能成為科學家,是因為有一顆報效祖國的赤子之心。
陳香美于1987年10月5日回到了祖國。經我國腎病學奠基人之一黎磊石教授極力舉薦,陳香美穿上了軍裝,成為了解放軍總醫院腎病科一員。
時任院長問陳香美:“你有什么要求?”
陳香美回答:“我希望有一個實驗室。”
陳香美把在日本省吃儉用攢下的錢購買的儀器、試劑等全部搬進了實驗室。
陳香美經常對學生說:“作為軍醫,既要以愛國之心為國家爭得榮譽,也要以醫者仁心為患者解決病痛。”“黨和人民培養了我,為黨和人民服務是我的責任所在。”
陳香美經常強調:“腎病慢性領域本身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長久的堅持和鉆研的精神,科學家絕不是八個小時工作時間能練成的。”
在陳香美領導的腎臟科,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科室的每名工作人員,晚上都會自覺地加班,看文獻、查材料,節假日也不例外。
陳香美每天的休息時間不超過五小時,其余的時間,她全部交給工作。
陳香美40歲才決定要孩子。她把懷孕的消息一直隱瞞著,因為她幾乎天天穿著白大褂,誰也不知道她已經懷孕。直到臨產前15天,才被護士長和協理員意外發現。產前三個小時,她還在實驗室忙碌著,直到感覺到一波一波陣痛時,直接從實驗室到產房,接受剖腹產手術。產后第七天,她得知科里正在搶救一名腎功能衰竭危重患者,冒雨趕到病房去搶救患者。
陳香美經常和她的學生講,我和你們的時間要遠遠超過和我女兒在一起的時間,甚至超過100倍,我跟你們一天10個小時,我跟我的女兒可能不到10分鐘。
女兒曾經在一次作文中寫到:我的夢想是,媽媽能帶我去一次公園,相比較其他孩子太過容易、簡單的事兒,卻由于媽媽是陳香美,變是那么奢侈,遙不可及。陳香美看了女兒的作文,忍不住潸然淚下。乍一聽像故事,卻實實在在發生在陳香美身上。
陳香美院士是我國腎臟病學發展的重要開拓者,是解放軍總醫院的腎病專家,更是全國的腎臟病專家,為推動我國腎臟病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提高醫療水平作出杰出貢獻。
陳香美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與嚴謹的科學態度,創建了國際上信息最為完整的三級管理全國血液凈化病例信息登記系統,獲取中國6000余家透析中心、80余萬尿毒癥患者的大數據,填補了國內空白;牽頭建立覆蓋全國的腎臟病學專業醫療質量管理與控制網絡體系,培訓基層醫療機構人員;針對我國透析產品基本依賴進口、透析費用居高不下的情況,開展國產血液凈化產品臨床評價、持續改進和推廣應用,降低醫療費用約20%。
現代腎臟病研究在中國起步較晚,20世紀80年代前幾乎是一片空白,曾被列為10大死亡病因之一。陳香美通過長期的臨床與基礎相結合的研究,攻克了IgA腎病、老年腎損害的診治技術難關,開創了我國血液凈化質量改進和國產血液凈化產品臨床應用評價研究。在IgA腎病炎癥與硬化細胞分子機理、中西醫結合診治,老年腎損害的早期診斷、評估和防治措施等方面,取得了創新性成果,顯著延緩了疾病進展。建立了中國透析登記系統(CNRDS),首次提出了我國血液凈化的基本數據,在國內率先建立了血液凈化標準化診治規程,推廣至全國,影響深遠。
在申報國家重點研究課題“973”項目過程中,陳香美首次利用反義核酸阻斷腎臟局部炎癥反應,為治療腎炎腎病的新藥研制奠定了基礎,臨床上應用新型免疫抑制劑,開辟了治療慢性腎炎的新途徑。開發了延緩腎臟硬化的中藥復方,臨床應用治療慢性腎病,明顯優于傳統治療方案。在腎病研究領域,有無數科研成果在陳香美艱辛的付出后獲得。
陳香美主持的研究課題之一是:在“延緩衰老”方面,研究衰老的分子機理與重大老年疾病,為延緩衰老,防治老年疾病提供了一些新理論、新途徑和新技術。
2008年,陳香美赴汶川指揮救治傷員
陳香美在延緩衰老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科研成就,“在器官衰老研究方面,建立了衰老相關腎臟基因的表達譜數據庫,這是我國第一個系統分析老年腎臟基因表達的數據庫。在國際上首先闡明了能量代謝與腎臟衰老的關系及其分子作用機理,在哺乳動物中印證了國外對低等生物線蟲和果蠅的研究結果,為通過適當限制熱量攝入,延長壽命,以及降低老年性疾病的發生提供了理論依據。”
30多年來,在醫院黨委領導下,在同事的大力支持幫助下,陳香美奇跡般地把解放軍總醫院腎病科逐漸建設成為集臨床、實驗室、血液凈化治療于一體的全軍腎臟病中心,教育部國家重點學科,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和國家醫療管理與質量控制中心“四位一體”的腎臟病學領域公認的領先學科。
1993年,腎臟科以獨立學科順利通過碩士學位授權學科,1998年,成為博士授權點,1999年,成功申報為博士后流動站。2001年,在參加國家重點實驗室評審中,由國家科技部組織的來自全國的11位專家,為總醫院腎臟科取得的成績而震驚,高度贊揚說:你們的技術水平是國內一流的,領先的,已具有參與世界競爭的實力。2011年,腎臟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申報成功!成為引領全國腎臟病學發展的生力軍。
30多年來,陳香美從來沒有忘記過當年為自己確定的目標:一是探索讓病人不用做腎活檢也能診斷腎炎的方法,二是尿毒癥患者不做透析也能夠延續生命。從中西醫結合的角度揭示IgA腎病進展新機制、新理論,在全國3000余家醫院推廣,惠及數千萬患者,使IgA腎病導致的尿毒癥下降10.5%,因此獲得“2016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從2009年開始,她牽頭創建了世界最大樣本的全國透析病例信息登記系統,首次獲得全國5000余家透析中心共70萬例尿毒癥患者的基本信息,明確了我國尿毒癥患者的臨床特征、死亡原因和疾病經濟負擔等重要數據,推動尿毒癥進入大病醫保,從根本上解決了尿毒癥患者無錢醫病的狀況。
陳香美在醫學上取得如此輝煌的成績不是偶然的,是與她的家庭教育、支持分不開。
陳香美的父親16歲時就跟隨山東同村的長輩闖關東,歷經千辛萬苦輾轉到了朝鮮清津。父母親幾十年相濡以沫風雨同舟,含辛茹苦養育了6個兒女,付出了生命的全部精華,積淀了太深厚的父愛。
1999年6月,86歲的老父親病危。父親聽說陳香美馬上赴日本進行學術交流,他努力將頭抬起,用那雙無神卻渾濁深沉的眼睛望著要遠行的陳香美,流露出的仍是濃得化不開的舐犢之情。母親把嘴湊到他的耳邊說,陳香美要出去開會,父親的眼角濕了……人間至愛,莫過于血脈親情,父親對于陳香美傾注了所有的慈愛,積淀了太深厚的父女情感,人世間還有什么比父女之情更彌足珍貴呢!
陳香美獲得“中國僑界杰出人物”榮譽稱號后接受記者采訪 攝影/木 易
無暇分身,分身無術呀!即將在日本召開的學術交流會,日程安排得非常緊張。或許大愛無言,父親強起身來,只是向陳香美揮了揮手,意思是——我沒有事,你放心去吧。母親也用眼光示意陳香美——走吧,不要再說什么。
深明大義的父母親呀!
日本學術交流會結束了,陳香美匆匆趕回。第二天,父親駕鶴西去。
陳香美每每想起此事,深感愧疚和自責:我是醫生,治愈了不計其數的患者,但是,在父親彌留之際,沒有給父親服用過一片藥,遞過一口水。“子欲養而親不在”,她至今想起來,眼角依然閃著淚花。
辛勤耕耘育桃李芬芳,刻苦潛讀為芝蘭繁茂。陳香美在解放軍總醫院工作30年,并為全國腎臟病領域培養了一批優秀學科帶頭人:培養了博士后16名、博士97名、碩士64名。其中,10人次擔任國家重大項目首席科學家和課題負責人,50人成為全國各地的學科帶頭人;被總后勤部評為科技金星1名、科技新星3名;北京市科技新星2名;2人獲中國青年科技獎;1人獲軍隊創新人才工程學科拔尖人才培養對象。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陳香美連續2次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為“創新研究群體”學術帶頭人,先后擔任2項國家科技“973”項目首席科學家,還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課題、全軍重大課題、北京市科技計劃重大項目等科研課題共20余項。主編醫學專著15部。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1151篇,2014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創新團隊獎(相當于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各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中華醫學會及北京市等省部級一等獎5項,2006年,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獲國家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10項,軟件著作權2項。北京市科學技術一等獎3項、中華醫學科技一等獎3項、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技一等獎1項、解放軍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獲解放軍“杰出專業技術人才獎”、總后勤部“科技金星”等稱號。
陳香美先后榮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創新爭先獎章”、“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2017年,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簽發通令,為陳香美記一等功。2018年,陳香美當選為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在第十次全國歸僑僑眷代表大會上被授予“中國僑界杰出人物”。
作者簡介:楊春生,朝鮮歸僑,原吉林省松原市僑聯主席。
來源:華人號:海內與海外
原標題:《“為中國人民造福”——記腎臟病專家陳香美》2022-05-23 09:21
免責聲明:本文僅作為科普與分享,拒不接受商業用途的轉載申請,亦不構成任何爭議。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通知我方刪除。
上一篇:沒有了!
下一篇:沒有了!